氣溫屢創新高,防曬商機提早發酵,市場掀起 一股「加號」角力戰,原本SPF50的標示,多蹦出一個加號,PA3個加,也補上「一個加號」,消費者看得眼花撩亂,銷量卻往上衝,面對部分民眾追求超高 係數防曬的迷思,皮膚科醫師有不同看法,除了長時間的戶外活動,平常最好避免高係數,降低皮膚負擔,追求{加號}不一定比較好,定期補擦最有效。

TVBS記者吳亭儀:「過去防曬係數越高越好,甚至出現了SPF100+商品,不過礙於法令規定,現在都由最新的SPF50+跟PA四個加商品取代。」

專櫃小姐:「全新的部分它增加到PA++++。」

不只是PA加號再增加,連SPF都要比過去,常見的50再多一個加號,但不只防曬乳,粉餅到遮瑕膏怎麼都標上了防曬係數,連護脣膏都有「數字」。

消費者:「出去一下就會曬黑,如果多了一個加,覺得好像比較有用,有比以前有用一點。」

消費者:「最高的話用到(SPF)50,出現(SPF)50以上的,可能就會想說它是不是會,對我們的肌膚造成負擔。」

抓緊消費者只想要「多一點點」心態,用防曬「加號」,增加想像空間,事實上數字要再增加也沒辦法,因為台灣跟著日本厚生省新開放標準,台灣食藥局部落格提到,參考日本宣佈2013年1月1日將PA三級增至PA四級,讓業者趕在夏天來前上新品。

同樣防曬乳,過去PA三個加,現在引進PA四個加,銷量多1倍,只是數字高不一定「全面防曬」。

皮膚科醫師陳美齡:「擦防曬係數50的,那你就懶得補擦,那可能就比不上,甚至擦防曬係數可能20、30,但是你定時補擦。」

要打破防曬迷思,PA用來防止,UVA造成的老化,SPF則是防UVB帶來曬傷,一般通勤上班其實SPF30就可以,戶外長時間活動才用得到SPF50,畢竟係數越高,阻塞毛孔、造成皮膚負擔,機率相對提高,想防曬得多擦幾次,不能偷懶,否則數字再高、加號再多都沒用。

文章來源自:http://tw.news.yahoo.com/TVB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