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健康新知 (6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痛經又稱經期疼痛,為婦女常見的月經不適症之一。中醫師廖偉吟表示,痛經常讓婦女感到很不舒服,如果要減少發生痛經的機會,建議應從調整精神、起居、運動、飲食等四個基本原則來著手改善,只有這樣才可望遠離痛經,同時提高婦女的生活品質。

廖醫師指出,精神方面,保持愉快的心情有助於促使氣機順暢,進而減少痛經的次數或疼痛的程度,因為很多有痛經困擾的婦女,常常會受到情緒因素所影響,導致誘發痛經或加重痛經的症狀,因此,調整情緒就變得很重要,建議婦女應避免情志不遂而引起氣機紊亂、誘發痛經的情形。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名50歲婦女,因突發性上腹痛就醫,平時無長期服藥記錄,也不喝酒,但上腹痛會反射到背部,且身體前傾可減輕疼痛;抽血檢查發現肝功能異常,黃疸指數、澱粉、脂肪都偏高,腹部超音波發現膽結石,胰臟腫大,故住院治療,經電腦斷層掃描,證實是膽結石併急性胰臟炎。

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林俊男表示,急性胰臟炎是指胰臟及其周圍組織的急性發炎反應,輕度的急性胰臟炎只有上腹痛,臨床上常被診斷為其他的腹部疾病,如急性腸胃炎或消化不良﹔嚴重時可影響其他器官並造成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有人會「搞眠夢」,雖然可以入睡,但品質不好,無法充分休息,白天無法專心工作;中醫師認為,搞眠夢常失眠,可從體質調理來改善。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葛正航認為,以中醫治療「搞眠夢」這類型的失眠,應從體質著手,這類型患者因工作思慮過度,煩惱太多,或是工作壓力大,常熬夜,造成肝陰虛火旺,腎水不足,而致心火亢盛,多夢紛紜。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情很差的時候,除了大吼大叫以外,你可以選擇更輕鬆紓壓的方式,那就是來些令人亢奮的食物,當然除了垃圾食物以外,有更好的選擇,國外健康網站(Eypk)就為大家整理10個對改善心情有幫助的健康食物。

1. 莓果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在與體重奮戰的你,開始厭倦整天只能吃沙拉配黑咖啡的生活嗎?其實,減肥中的人也可以吃大餐,包括火鍋、燒烤也不例外喔!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推動「吃動樂平衡」活動,找來專業營養師,為想瘦又嘴饞的你設計熱量減半的菜單,讓你吃大餐無負擔。

火鍋這樣吃 雞肉+冬粉+青菜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老先生長期服用胃藥,希望透過胃藥舒緩腸胃不適,不過卻逐漸出現全身無力等症狀。經檢查發現,王老先生因為長期不當使用含鎂胃藥,導致體內電解質失去平衡,因而出現這些不舒服症狀。

振興醫院藥劑科藥師吳青柳昨(11)日在「『藥』小心傷腸胃」健康講座中指出,一般所謂的胃藥、胃片、胃乳多是指「制酸劑」。制酸劑成分包括鎂鹽、鋁鹽、鎂鋁混合劑、鈣鹽、碳酸氫鈉等,其中鈣鹽、碳酸氫鈉安全性較低,一般不建議使用。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數人隨著年齡增長,骨頭會變得越來越脆弱。美國、德國最新研究發現,當一個人體內維生素D不足,骨頭很容易快速退化。當身體接觸陽光,就會合成維生素D,因此要保持骨頭健康,除了攝取鈣質、規律運動外,也要記得適時曬曬太陽。

美國能源部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研究員羅伯特‧里奇為美國研究團隊主持人,他表示,許多人認為,維生素D不足會影響骨頭礦化作用,新骨質就無法成形,而這次研究顯示,維生素D不足還會衝擊舊有骨頭,使骨頭提早老化,骨頭品質就會大為衰退。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癌症研究所公布,魚油增加攝護腺癌風險。許多民眾會每天規律攝取魚油補充劑,降低心血管疾病罹患機率,沒想到魚油會提高七十一%的攝護腺罹患風險,顛覆魚油幫助健康觀念,專家建議應從天然魚肉中攝取魚油,避免服用營養製劑。

研究人員發現,分析八三四位罹患攝護腺癌患者,與一三九三位沒有攝護腺癌的民眾,發現罹癌患者血液中omega-3脂肪酸比率高出平均四十三%,確 定魚油與攝護腺癌有直接關係,無法確定來源是新鮮魚肉還是營養補充劑,但能確定許多男性為保健心臟健康,大量攝取魚油,卻可能造成攝護腺病變,陷入兩難局 面。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酷熱的夏天,不僅呼吸的空氣又熱又潮,就連人的情緒和生理也宛如活火山,隨時可能爆發,出現煩躁不安、暴躁易怒、失眠 多夢、口乾舌燥等症狀,長期會影響工作效率、人際關係和身體的臟腑機能。不過,中醫師表示,有火氣大困擾的民眾,可善用屬性甘涼或甘寒的蔬果,靠飲食降火 氣。

火氣旺盛 寒涼蔬果清涼一夏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來有幾位女明星都瘦了,引起大家熱烈討 論,其中女神陳妍希就甩掉6公斤,而她分享的減重食譜,最特別的是每天喝3000至4000C.C.的檸檬水,其實靠檸檬水減重,是多位女藝人共同的愛 好,包括女歌手碧昂絲、好萊塢女星艾瑪.華森,以及韓星宋慧喬等,都推崇以檸檬水消水腫兼美白。

女神陳妍希 三餐飯後喝檸檬水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壞肚子、腸胃炎,沒辦法吃太刺激、難消化的食物,許多人會聽從建議吃香蕉、蘋果止瀉顧腸胃;而腸胃不通、宿便堆積導 致小腹便便,也有人說可靠蘋果、香蕉促進蠕動、幫助排便,但同樣兩個水果,能止瀉又可助排便,總讓人心生疑竇,醫師指出,削皮蘋果或是蘋果汁、偏綠香蕉或 是熟香蕉是影響止瀉或助排便的關鍵!

想要改善便秘或是舒緩腹瀉,蘋果、香蕉都有相當大的幫助,但吃法可能大不同!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葉勝雄表示,常會聽到家長發覺小孩疑似便秘時,就給吃蘋果或香蕉。其實想要改善便秘,需選擇蘋果汁或是熟香蕉;而削皮的蘋果及偏綠的香蕉,則是對改善腹瀉有幫助。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性們常腰痠背痛,別再以為只是上班太操 勞,或家事做太多,而要當心身體出現缺鈣警訊!無論你現在幾歲,每天都需注意鈣質攝取,才能避免骨質疏鬆,或是血液中缺鈣引起肌肉痠痛,而平日補鈣光靠喝 牛奶、小魚乾恐事倍功半,養成規律運動,適量補充鈣片、微量元素,才能保鈣不流失。

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大約在30歲會達到最高峰,之後骨質逐漸減少,據國民健康局統計,台灣女性骨頭退化的年齡層逐漸降低,造成 20~30歲常見腰酸背痛;40~50歲就出現五十肩、下背痛;60歲以上則彎腰駝背、舉步維艱;且不僅骨骼受損與缺鈣有關,鈣質也是非常重要的神經傳導 物質,能避免情緒暴躁,心理影響身理健康 。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暑假間,為了避免待在家裡越吃越肥,出門運動是維持身材最好的方法。然而健康運動也要搭配正確飲食,如何挑選運動前、中、後的最佳進食時機和營養,成為一 大學問。專家建議,運動前後1小時必須進食,運動前選擇碳水化合物食物,運動後外加補充蛋白質,不僅補足營養,也不怕累積脂肪!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長劉珍芳教授指出,運動的黃金時機是下午3到5點,這期間不僅肌肉柔軟度最好,也是最能搭配正確飲食的時機。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熱的天,好誘人的冰品,但不可吃冰的叮嚀又響起……有沒有既滿足口腹之慾又健康的吃冰方法?

艷陽高照的夏天,總會讓人想來碗清涼消暑的冰品,但又擔心身體不適,因此總是掙扎著該不該吃冰。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正當頭,艷陽天天高掛,愛美又怕曬黑的民眾除了撐傘、擦防曬;現在網路又謠傳沒喝完的「隔夜茶」別可急著倒,因為隔夜茶當中的類黃酮和兒茶素成分頗高,以化妝棉或毛巾沾溼,拿來擦拭肌膚,有抵抗紫外線、抗氧化的功能,到底是否真有此神奇功效?

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皮膚科主任潘企岳表示,隔夜茶的確當中含有高量的兒茶素及類黃酮,可抗氧化、中和減緩自由基的傷害;但目前並無科學數據證實有阻擋紫外線的功能,防曬係數應該也是微乎其微。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每天喝果汁、吃生菜沙拉,體重還是一直高居不下?小心那些你以為健康且低熱量的營養食物,很有可能會讓你落入肥胖的陷阱裡。英國每日郵報指出,一杯300毫升的果汁,熱量就高達150卡路里,比一罐330毫升可樂的139卡路里還多!

營養師凱瑟琳‧馬修斯表示,一般人會認為,果汁和生菜沙拉裡擠滿礦物質和維生素,是健康食物;但它也裝滿糖,有時裡頭的糖量甚至比碳酸飲料還要多。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素容易瘦?小心越吃越肥!近年來養生觀念深植人心,越來越多人選擇吃素,認為吃素養生可減重,詎料,體重不減卻反 增。調查發現,國內上班族,想要吃素減重,卻有近4成BMI(身體質量指數)過重。營養師表示,吃素者確實較吃葷者健康,但許多素食者往往都攝取過多油 脂,導致體重增加,越吃越肥。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夏天特別熱,又熱又燙的食物難以入口,許多民眾偏好選擇生冷食物,例如冰品、涼麵、生猛海鮮。萬芳醫院消化內科醫師姚振榮提醒,夏天氣溫高,也是食物最容易孳生細菌、病毒的季節。若貪涼吃生冷食物,容易引發急性腸胃炎。

一顆生蚵 竟讓肝硬化男暴斃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努力的少吃多動,好不容易越來越接近理想體 重,對於只差臨門一腳的你,若被宵夜零食或酒肉朋友誘惑,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胖回去,想要維持窈窕不復胖,可以選擇更健康又具有飽足感的食物,美國健康網站 (livestrong)中就指出,包括蘋果、杏仁、鮪魚、雞蛋、番茄對於維持體重,補充營養都相當有效果。

1. 蘋果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腰痠腰痛、水腫、泡泡尿、泌尿道感染或是性功能出狀況等,許多人會聯想到是不是自己的腎臟正在拉警報。但醫師指出,部分症狀仍需靠進一步的檢查,並不能僅靠單一狀況判斷,若懷疑自己腎臟發生問題,可以依醫師指示進行尿液分析、血液檢查或是腎臟超音波做最後確診。

據統計台灣洗腎人口高達7萬多人,健保局1年支出逾300億台幣,為了讓國人更了解腎臟疾病警訊,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商請國內48位腎臟科專家醫師,集體出版《腎臟哪裡出問題?》一書,其中特別提到一些民眾常有的症狀迷思,一一為大家解惑。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