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認為憂鬱症為身心疾病,不過振興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賴建翰最新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大腦白質功能較弱,因此大腦神經訊息傳遞較為緩慢,未來這或許可當成一種生物標記,以幫助研發治療憂鬱症藥物。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國際知名「心理醫學」期刊網站。賴建翰醫師解釋,大腦白質是大腦網絡一部份,專門負責傳遞大腦訊息,其功能強弱就好像水管通暢程度,功能越弱,訊息傳遞速度也越慢。這次研究也發現,憂鬱症症狀越嚴重,大腦白質傳遞訊息速度也就越慢。

這次研究共含括四十四名重度憂鬱症患者與近三十名沒有憂鬱症民眾,研究人員以核磁共振攝影(MRI)觀察患者、民眾大腦運作情況,進而得到上述結論。

賴建翰醫師表示,透過這項研究,醫界對憂鬱症病因有更深入的了解,醫師往後評估憂鬱症患者病情時,或許可以有更客觀的標準。但未來還需要進行更大型研究,才能知道憂鬱症患者大腦運作模式。

賴建翰醫師指出,久病厭世、內分泌失調都可能產生憂鬱症症狀,像不少慢性病、癌症患者就有憂鬱症傾向,或者像甲狀腺功能低下也可能引起憂鬱症。要減 少憂鬱症發生機率,不但要睡得夠、睡得好、適時調適壓力,飲食、營養也要均衡。平常要適量運動。適量吃點含Omega-3脂肪酸深海魚,也有助降低憂鬱症 風險。

文章來源自:http://tw.news.yahoo.com/%E6%86%82%E9%AC%B1%E7%97%87%E6%82%A3%E8%80%85-%E5%A4%A7%E8%85%A6%E5%8A%9F%E8%83%BD%E4%B8%8D-%E6%A8%A3-16000002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馨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